《护理学基础》教学团队简介

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是本校的优秀教学团队,《护理学基础》于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,2011年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进行建设,2014年《护理学基础》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教学团队。该团队所在的护理学专业始建于1952年,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张掖地区卫生学校改建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后,开始招收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。2004年被教育部、卫生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护理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,2007年被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批准成为中国光华护理基金理事单位,并于2008年6月开始先后送出30余名护理专业学生赴英国带薪实习,实现了我校护理专业办学国际化。2010年护理系被张掖市总工会授予“五一劳动奖”,护理专业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特色专业,目前在校护理专业学生2936人,是学校办学时间最长的专业。

    一、团队构成

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共7名教师,均为护理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。其中专任教师5名,行业兼职教师2名;副教授(含副主任护师) 5,讲师1人,助教1人;50~55岁1名,45~50岁1人,30~45岁4人,30岁以下1人,平均年龄39岁。5名专任教师均取得了护士执业资格证,其中2名专职教师是从临床护理行业一线调入的,形成了老中青结合、素质优良、团结协作、专兼结合的“双师型”教学团队。学校重视团队教师的培养,近年来,护理学基础教师到省内外进修学习29人次,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。获得张掖市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、市级拔尖人才2人,甘肃省“园丁奖”1人。为促进“双师”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,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外聘教师的管理制度,从医院聘请了4名具有一定理论水平、临床实践经验丰富、专业技能操作精湛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,主要承担护理实践技能教学

二、教学团队带头人

教学团队带头人郑凤莉副教授,从事护理教育28年,在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、青年教师培养、教学改革、教材建设、教研科研、校院合作及校内外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。先后担任中国卫生心理协会会员、甘肃省高职高专教育研究委员会理事、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护士基金常务理事、甘肃省医学会第二届医学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张掖市政协委员。张掖市学术带头人、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。主持了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,设计了护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整合、优化课程结构;主持制定了《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》;组建了护理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;牵头完成了校级教学改革课题2项,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,出版专著1部,主参编高职高专国家规划教材12部,荣获厅级教学成果奖2项,参与的课件获“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”高职组二等奖;2010年被中共甘肃省省委、省政府授予甘肃省“园丁奖”,被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授予“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先进个人”,被张掖市总工会授予“争做知识型职工”先进个人。多年来坚持运用高等职业教育全新的理念开展工作,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现“实践性、开放性、职业性”,对“教、学、做”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,使校在“校院合作、工学结合”人才培养模式上得到了升华,进一步推动了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工作。

三、教学团队建设成果

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是护理系2个教研室之一,负责护理专业建设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开发、本课程建设及青年教师的培养,主要承担护理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人文课程的教学任务。教学团队坚持“以服务为宗旨、就业为导向、校院结合”的办学指导思想,按照“高等职业教育应突出实践能力培养、以素质为本位、能力为核心”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围绕“以人的健康为中心”的护理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。自2003年升专来,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,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经过9年的建设,已得到长足的发展。在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、实训基地建设、教材建设、师资队伍建设、教育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1.专业建设

成立了校内、校外教学与临床护理专家组成的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。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,确立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;结合护士执业标准,修订完善了护理专业培养方案;建立起有用人单位参与的校院合作、工学结合的“能力递进式”人才培养模式。

2.课程建设

构建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,整合、优化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。从“老三段”课程结构改为“模块化”课程结构。与行业专家共同编写了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及考核评分标准》、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及考核评分标准》2部实践教材,公开出版了专著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》、《临床护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》;制定了《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》;建成了《基础护理技术》校级精品课程1门。

3.实训基地建设

2008年借助中央财政、省财政给与的资金支持,加上学校的支持,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护理仿真实训中心,2015年开始,学校先后投入500多万元,不断改善护理实验中心条件,2016年,护理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。在省内外建立了57个护理专业实习基地,能满足2000余名学生的临床护理实习。

4教学方法与手段

将案例式、问题讨论式、启发式、角色扮演、情景教学法、仿真实训法及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程教学中。在实践教学中,将护理美学、人际沟通、护理心理学等人文知识渗透到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,改变了以往护理实践教学理念陈旧,教学目标定位不高,仍停留在掌握某项技能操作上,缺乏整体观,将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同护理实践能力,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局面。

5.教学研究

几年来,团队成员围绕护理教育要与卫生服务需要相适应的要求,积极进行教学改革,在校内完成了《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》、《专业、课程、教材建设改革的研究》、《三年制高护专业技能教学模式现状分析与改革》3项课题,《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科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》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厅级奖;编写了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及考核评分标准》、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及考核评分标准》校内实践教材2部,公开出版专著2部;发表教科研论文68篇。

6.社会服务

近年来,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利用护理专业自身的人力资源、技术优势和完善的护理实训设施,积极开展行业的技能及职业培训。培训项目达29项,各类培训累计 5000余人次。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,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。

7.团队协作

团结、协助一直是我校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传统。团队教师师德高尚,爱岗敬业,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,老、中、青教师既能主动发挥好自己的作用,又能互帮互学,紧密合作,在学校每年的教学评教中名列前茅。其中2名教师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督导委员会成员,2名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。在省教育厅和卫生厅组织的护士职业技能竞赛中4名中青年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,1名青年教师分别获得“甘肃省技术标兵”、“全省技术能手”、全省卫生行业护理岗位技能大赛 “全省青年岗位能手”、“全省卫生行业护理岗位技能大赛二等奖;4名教师获得厅级教学成果三等奖;5名教师制作的课件在“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”中获高职组二等奖,1名教师获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说课竞赛二等奖。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团结、协作的结果。

8.毕业生质量与社会声誉

护理专业与甘肃、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陕西、广州、珠海、深圳、新疆等各地医院开展校院合作,实现了顶岗实习。由于教学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,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,近3年护理专业报到率平均达到99%,毕业生就业已拓展到10个省市,首次就业率平均达95%,年底就业率达98.8%,用人单位满意率平均达到94%。

[ 1 2 ]